承前启后绘锦绣,与时俱进谱华章。12月20日上午,以“与‘十’俱进,再谱华章”为主题的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建院十周年活动在图书馆305会议室举行。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德荣,副部长赵俊明,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金同康,原无锡市政协副主席雷焕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副校长张凌浩,学校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退休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院全体教师及在校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君远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可主持。
大会伊始,张凌浩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君远学院建院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致辞中,他回顾了十年前唐翔千先生与江南大学合作创建君远学院的缘起,并表示君远学院建院以来的十年,是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十年;是路径创新、内涵深化的十年;是以生为本、以质为要的十年。同时对学院在专业品牌建设、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中取得的成绩上表示肯定。他希望君远学院未来发展要围绕“高质量”这个核心,充分发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机制优势,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打造君远学院品牌。
随后,君远学院首任院长张秋菊与现任副院长李可分别以“回顾”和“展望”两方面进行汇报。张秋菊从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路径和重要举措等方面总结了学院十年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学院实行校基政企多元协同和双导双院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所取得的育人成效和教学成果。她强调,君远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唐氏家族、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的关心支持,理事会的帮助指导,以及无锡市、江南大学、社会各界的协同共建,“饮水思源、感恩励志”将成为君远学院文化传承重要的一部分。李可对学院未来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在规划方案中提到:君远学院将继续秉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全方位课程思政为育人手段,以全过程项目牵引为培养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内涵与特色建设,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机电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而不懈努力。
唐英年先生通过视频对君远学院十岁生日表示祝福,对学院未来发展寄予殷切希望。他回顾了十年来与江南大学及君远学院的交流与往来,对君远学院实践唐翔千先生爱国重教理念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希望君远学院在当今科技发展与时代变革中,能秉承“爱国、创新、求实”的精神,遵循“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院训,在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智慧制造业的创新型卓越人才。他亲切的表示,期待在下一个十周年纪念会上,与君远学子继续分享成功的故事。
金同康在讲话中表示,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30余年着力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积极支持地方及周边教育事业。自君远学院建院以来,在唐翔千先生及唐英年先生的关心关切下,基金会代表多次到访江南大学,心系君远学院发展。在今天的大会上,看到君远学院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丰硕的教学成果,颇感欣慰。今后,基金会将继续弘扬唐氏家族爱国重教的精神,尽心尽力支持江南大学和君远学院建设。
陈德荣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君远学院创办十年来取得的卓越成绩,并对唐君远教育基金会长期以来给予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无锡市与江南大学是共生关系,近年来,双方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密切合作,今后双方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推动无锡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建设高水平的学院;二是打造联合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三是建强联动机制,凝聚校基政企合力。推进市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育得了人,引得了人,留得住人”的魅力无锡。
陈卫在讲话中表示,君远学院作为我校与社会合作办学的试点单位和工程教育改革的示范专业,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办学成效显著。2018年,其《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是对学院办学模式的极大肯定。他强调,建院十周年是学院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君远学院未来的发展要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重、更大梦想”为指引,做好以下四要:一要抓住育人根本,在人才培养上提质量;二要加快科技创新,在科学研究上攀高峰;三要聚焦优势特色,在学科建设上有突破;四要深化产教融合,在社会服务中上水平。希望全体君远师生继续保持不懈拼搏的奋斗精神,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最后,本次活动以君远学院2020级新生代表的一首昂扬向上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结束。
以君远学院建院十周年为契机,金沙检测线路js95(中国)有限公司与君远学院先后共同举办了江南大学金沙检测线路js95(中国)有限公司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江南大学金沙检测线路js95(中国)有限公司2020年“谢械有你”迎新暨君远学院建院十周年晚会等系列活动。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唐英年视频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陈卫讲话
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德荣致辞
张凌浩副校长、金同康秘书长致辞
李可副院长(主持工作)、张秋菊教授作报告
大会现场